一、 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物理电子学属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1993便有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人才的学校。并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理论方向上与我校凝聚态理论相交叉,本学科的前身为我校半导体专业(1972年设立)和激光专业。本学科建立以来,紧密联系学科前沿研究热点,以及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理工结合”、“产学研结合”“多学科交叉结合”,逐步形成了以半导体为基础,光伏器件为核心,系统应用为方向,与内蒙古特色产业高度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优势。
本学位点目前设有两个培养方向:
1.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研究内容主要为研究半导体光伏材料、半导体敏感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微纳米材料、半导体稀土发光、发电材料等制备及性能;研究半导体光电转换机理、载流子传输机制等;研究半导体光伏器件、储能与电池等器件;研究这些材料和器件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它们的应用。
2. 光电子学
研究光在各种光纤和各种光波导中的传输特性,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包括非线性光纤光学、超短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所满足的规律和特性、光纤孤子的基本特性、光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光孤子在光纤通信方面的应用等。
二、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专门人才,具有自由创新精神,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爱岗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前沿的科学研究概况、进展及成果;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技术,从事某一方向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做出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初步具备独立承担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身体健康,毕业生可从事物理电子学学科--光伏技术和光电子学与非线性光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也可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三、 基本学制和申请学位最长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5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5年。
四、 培养方式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
为发挥学术团队作用,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经学院批准设立副导师,鼓励成立导师组指导研究生。本学科鼓励与国内外科研院所或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一、 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澳门第一娱乐娱城官网物理学科历史悠久,是1957年建校之初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经过多年建设,将理论、实验研究紧密结合,已形成特色和交叉学科方向,现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三个二级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学科,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为自治区最早成立的博士后流动站之一。生物物理学和凝聚态理论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科研、学术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新兴低维材料计算也表现出迅猛发展势头。近年来,在光伏材料、太阳能电池和稀土纳米磁性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学位点前设有四个研究方向:
1. 理论物理:以理论物理自治区重点学科为依托,采用夸克模型和微扰QCD方法等理论手段,在新强子态性质及其相互作用、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和新物理的寻找、唯象模型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方面展开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开展基因组进化、分子马达蛋白的动力学规律和低维半导体新型功能材料物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 凝聚态物理:以凝聚态物理自治区重点学科和半导体光伏技术、纳米科学与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半导体光伏技术及其微纳尺度下新材料的电声子相互作用与电输运理论研究,并服务于企业开展冶金硅高效太阳电池产业化的校企合作,推动内蒙古光伏技术产业的发展;利用稀土资源优势,开展稀土微纳米功能材设计与器件制造,设计成分和结构可控制的系列稀土微纳米功能材料,并在微纳米尺度下调控其磁学、电学物理性能。
3. 生物物理与生物信息学:以生物物理自治区重点学科和离子束生物工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主要开展基因组、蛋白质组、表观组信息学分析和生物功能材料研究。主要包括蛋白质结构分析和亚细胞定位预测、抗冻蛋白和马达蛋白生物功能的动力学机理、基因组信息挖掘、分子进化和表观遗传修饰与癌症相关基因表达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离子束及电磁场对生物体代谢及遗传特性影响。
4. 计算物理:以“材料基因组学”“高通量逆向设计”为导向,借助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新型材料(如纳米团簇及其组装材料、低维半导体材料、异质结材料、热电材料、半金属材料、多元混晶材料、过渡金属氢化物及氮化物等)展开高通量理论预测与物性改良研究;开展新型材料、纳米MOS器件以及隧穿场效应管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能(热输运、电子输运)的计算模拟与优化设计;对低维半导体材料中准粒子电子结构、声子行为、及激子动力学过程进行理论探索。
二、 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方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自由创新,追求真理,具有献身科学与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研究生应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技术;初步具备独立承担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从事某一方向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做出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毕业生可从事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也可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三、 基本学制和申请学位最长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5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5年。
四、 培养方式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
为发挥学术团队作用,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经学院批准设立副导师,鼓励成立导师组指导研究生。本学科鼓励与国内外科研院所或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方法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4. 本专业研究方向包括:
A. 半导体光伏技术
B. 信息光学与光纤通信技术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1. 学校和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的方式。充分发挥各培养单位和专业实践基地的积极性,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聘请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为校外联合培养导师,构建各培养单位和行业部门良性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包括学位论文的撰写和学位申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以校外导师指导为辅,主要负责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参与课程、论文或项目报告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学分制为基础,学制为2年。
2. 本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工程实践与论文工作可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本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1年,其中包括工程实践至少6个月。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依照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制定既要保证硕士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要充分体现工程与技术研究背景,要有利于研究生的技术专长发挥。